琵琶獨奏  十面埋伏

2008/02/20 22:08

    

  

 

http://mymedia.yam.com/m/1320798

回答者:

回答時間: 

阿土伯 ( 實習生 1 級 )

2006-04-05 23:18:56

 

[ 檢舉 ]

顧名思義「十面埋伏」是四面八方廣佈伏兵的意思,表現一種不可逆轉的軍事態勢。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這場戰爭。

  漢高帝五年,也就是公元前202年10月,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,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。追到陽夏的南邊,劉邦下令暫停追擊,派使者命韓信、彭越與自己在固陵會師,聯合追擊項羽。此後的作戰形勢,基本上構成了對項羽軍「十面埋伏」的戰略包圍。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,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;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,擔任主攻;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,切斷項羽南逃之路。五、六十萬漢軍重重包圍,項羽十萬楚軍節節敗退,退至距彭城東南八十公里的垓下時,就寸步難行了。

  通過三年多的楚漢相爭,漢王劉邦終於取得了軍事上的絕對優勢。漢軍「十面埋伏」,形如天網,楚軍固守垓下,勢如鳥雀。此刻,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;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。

  垓下戰場,殺聲震天。兩軍拚搏,你死我活。著名的「十面埋伏」的戰爭就這樣展開了。

  有的學者認為,「十面埋伏」發生在徐州的城廂。因為《水滸傳》中分明寫著:「九里山前擺戰場,牧童拾得舊刀槍。順風吹動烏江水,好似虞姬別霸王」。所以時至今日,徐州人仍然認為城北「九里山」為漢兵「十面埋伏」的戰場。在「九里山」的山上,曾經有「磨旗石」,傳說是劉邦的大將樊噲插旗、指揮軍隊的地方。在「九里山」的山下,有村名「八里屯」,傳說是漢王屯兵的地方。而徐州的城東,有一座子房山,相傳,是以劉邦的大臣張良的名字命名,張良在這兒深夜吹簫,瓦解了楚軍鬥志。

  有人認為,「十面埋伏」功歸韓信,因為中國的那支琵琶古曲《十面埋伏》又叫《淮陰平楚》。無論如何,這「十面埋伏」 都是對楚漢決戰的歷史再現。因為,《十面埋伏》 的琵琶曲又名《楚漢》,就是表現的 「楚漢戰爭」。

  戰爭結束了,勝利者與失敗者都已化為黃土,功過是非,榮耀屈辱也都過去。留下的只有後人的感歎:善用人者得天下;剛愎自用者只能落得悲劇的命運了!

 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30604051751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沈芸 的頭像
    沈芸

    浮生若夢

    沈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